科普知識:和靜電作斗爭的冬天

發布時間:2021-11-30 10:21:02    點擊數:

靜電與冬天

靜電和冬天之間的密切關系我們早已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得以體會,那么,為什么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天容易產生靜電呢?

實際上,生活中的靜電多以接觸性靜電為主,形象一點的描述就是:當不帶電的物體接觸帶有靜電的物體時,電荷要么如同水往低處流一樣,從高電勢處轉移到低電勢處,讓不帶電的物體有多余的電荷;要么電荷在物體里重新分布,導致物體不同部分呈現帶電性質。濕潤的空氣和金屬物體會讓電荷“逃跑”,但是干燥絕緣的環境下,電荷很容易富集。

所以,當冬季到來,干燥的天氣簡直為靜電的產生提供“良機”。冬天相對干燥的室內更是容易被電的高危地帶,當地毯、坐墊、墻紙等受到摩擦,都會產生靜電。尤其是冬季為了御寒,人們多會穿著毛衣等容易引起靜電的衣物。

這時候,若是不經意用手觸摸帶電的水管、電器、金屬門把、電視熒屏甚至開關等,那么瞬間就可以體會到被“電”的酸爽。

同時,由于在冬季,出于御寒的需求,我們會穿上較多的衣服,當這些不同材質的衣服之間相互摩擦,或者衣服、身體與毛發之間發生摩擦時,就會產生電荷轉移堆積,造成我們身上不同區域的電勢差。這些電荷難以釋放,經過累積就會形成電勢較高的人體靜電。

靜電與人體

靜電就是累積在帶電體里的電荷,并不會流動形成電流,所以當它沒有釋放路徑,聚少成多就會積累而成一定的電勢差。

人體攜帶靜電,手持金屬水瓶靠近金屬箱就會發生放電現象,產生微小的電火花。

如此一來,當我們接觸到周邊物體的時候,就有可能形成釋放路徑,積累的靜電通過接觸點向外轉移,形成快速放電現象,甚至產生火花。不過由于人體的大電阻可以對抗靜電的大電壓,我們不用太過擔心被“電”,靜電所產生的電流量不大,持續時間短,一般情況下不會對人體造成危險,不會危及人的生命。

人對靜電的感知是呈階梯狀上升的,當靜電電壓達到2000伏時,手指就有感覺了;超過3000伏時,就會有火花出現,手指出現針刺似的痛感;超過7000伏時,人就產生被電擊感。同時也有數據顯示,當靜電電壓大于7000伏特時,會改變人體內固有的電位差,影響臟器功能。因此靜電會給那些對疼痛較敏感的人帶來困擾。

總之,被電到的感覺并不好受,一些化纖材質的內衣產生的靜電或火花會導致皮膚出現瘙癢癥狀。另外值得我們關注的一點是,帶靜電的物體是吸附灰塵的高手,電視機熒光屏上存在的大量的靜電荷就非常容易吸附空氣中的灰塵。當這些灰塵落在人體皮膚上,容易導致斑疹、痤瘡等皮膚病。

和靜電說再見

那么,面對惱人的靜電,我們要怎么做呢?長久以來,人們可是有不少小妙招。

面對身上的靜電,首先要在氣溫、濕度都低的冬季,做好身體保濕,每天及時涂抹身體乳、護手霜,既滋潤皮膚,又可以防止靜電聚集。

同時在穿著衣物的選擇上可以做點工作,以聚酯纖維、滌綸、腈綸材質為代表的化纖衣物和毛衣,都容易在穿脫時因摩擦產生靜電。所以冬天的衣服(尤其是貼身內衣)、家居用品等可以多選擇純棉、麻、絲或其他防靜電材質,將靜電扼殺在搖籃里。在洗衣服時加一些衣物柔順劑也是較為簡便有效的辦法,較為寬松輕柔的衣物是打敗靜電的好幫手。

空氣干燥也是靜電的一大成因,所以增加室內濕度也是可行之法,我們可以選擇在室內放置加濕器、一兩盆水或者防靜電噴霧,使得干燥的空氣變得濕潤,降低產生靜電的可能性。

要想躲過來自靜電的“魔法”傷害,也可以提前“放電”。比如在接觸可能會放電的物體前,先用手掌握住較寬的金屬鑰匙頭或其他小金屬器件,再用鑰匙尖去碰一下金屬門窗(在前面拍攝視頻時,盡管出現了電火花,但小編沒有明顯感覺到“被電”的刺痛感)。平時觸摸東西和人時,可以伸出整個手掌去觸摸,這樣增加了接觸面積,大大減少了用指尖接觸產生靜電的不適感。

來源:數字北京科學中心、科普中國網

編輯:胡曉瑩

審核:張亞東

機構首頁 |教務處 |學生處 |總務處 |評估辦公室 |安全處 |科研處 |圖書館 |人力資源處
版權所有: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 校辦電話:0371-64966607 傳真:0371-64966607
通訊地址:鄭州市中原西路桃賈路331號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
豫ICP備13001367號-1

欧美人与兽